肇庆华图题库

首页 > 华图题库

白熊效应,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

广东华图教育 | 2021-11-19 03:27

收藏

  [单选]

白熊效应,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的一个实验。他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结果参与者的思维出现强烈反弹,很快就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白熊的形象。实验结果证实,当我们刻意转移注意力时,思维也开始出现无意识的“自主监视”行为——监视自己是否还在想不应该想的事情,使我们无法从根本上放弃对事情的关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现象最符合白熊效应的是:

A . 一般情况下,人们对自己喜欢的事物,总会不自觉地给予更多的关注
B . 很多正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家长越是不让他做什么,他就偏偏要去做
C . 失恋的人努力想忘记昔日的恋人,却发现对方的形象在脑中愈加清晰
D . 人们往往对已完成的工作很快遗忘,对未完成的工作却更加念念不忘

  ---------------------------------

  参考答案:C

  ---------------------------------

  [华图教育参考解析]:

本题题干为心理学类定义判断。
第一步:关键信息------①刻意转移注意力时,思维也开始出现无意识的“自主监视”行为;②无法从根本上放弃对事情的关注。

第二步:题目详解
C选项:失恋的人努力想忘记昔日的恋人,即刻意转移注意力,却发现对方的形象在脑中愈加清晰,即思维上开始无意识的监视自己,想着自己是否忘了对方,结果反而记得更清,无法从根本上放弃对失恋这件事情的关注,符合定义,所以选C。

A选项:对自己喜欢的事物给予更多的关注,不涉及要刻意转移注意力,所以A错。

B选项:家长越不让做,孩子越是要做,这是孩子的叛逆心理,不是 “刻意转移注意力”,所以B错。

D选项:对已完成的工作很快遗忘,而对未完成的工作却更加念念不忘,没有体现“刻意转移注意力”使自己放弃对事物的关注,所以D错。

故本题选C。
【2017-吉林甲-068】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