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教师招聘”必考“的“教育综合知识”“通用能力测试(教育类)”“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而言,知识在于日积月累,非一日而成。不论是广州,深圳,东莞,惠州,清远,韶关,河源等等地区的教师招聘考试都离不开“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所以要想在“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上拿到理想分数,记得每天做做模拟题!华图教育试题资料频道实时更新每日一练,欢迎收藏!
>>>【建议收藏】2021年广东教师招聘考试招考信息大汇总
1.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的心理学家是( )。
A.罗杰斯
B.斯纳金
C.班杜拉
D.桑代克
【答案】C
【解析】在动机过程中,班杜拉认为观察者的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1)直接强化:个体直接体验到自己的行为后果而受到强化;(2)替代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3)自我强化:依赖于社会传递的结果。社会向个体传递某一行为标准,当个体的行为表现符合甚至超过这一标准时,他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奖励。故答案选C。
2.20世纪20-30年代,一些学者主张“教育救国”,这种做法是( )思想的体现。
A.环境决定论
B.教育万能论
C.遗传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答案】B
【解析】教育救国论,只看到了教育可以培养人才,而忽视了教育培养出的人才真正成为劳动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需要条件保障。它们忽视了政治腐败、分配不公、用人不当等社会制度上的弊病会将教育培养的人才扼杀掉、使人才成为废物这样的事实,陷入了教育万能论的范畴。故答案选B。
3.在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中,试图与榜样保持一致,属于( )。
A.依从阶段
B.认同阶段
C.同化阶段
D.内化阶段
【答案】B
【解析】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包括: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试图与榜样相一致就属于认同阶段。因此,本题选项为B。
4.自升入初中以来,小明常常被“我到底是谁?我的未来是什么样的?…”这类问题所困扰。根据埃里克森的理论,小明处于( )发展阶段。
A.亲密对孤独
B.勤奋对自卑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信任对不信任
【答案】C
【解析】埃里克森认为,12-18岁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所谓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是个体尝试把自己有关的各个方面统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觉得协调一致的整体,判断“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属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故答案选C。
5.下列内容不属于赫尔巴特强调的观点的是( )。
A.教师中心
B.教材中心
C.学生中心
D.课堂中心
【答案】C
【解析】赫尔巴特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教育家。他指出,教育学必须以心理学为基础。他提出教学过程的三个中心:“教师,书本(教材)、课堂”。故答案选C。
6.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使其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良好方法是( )。
A.实际锻炼法
B.榜样示范法
C.角色扮演法
D.合作学习法
【答案】A
【解析】实际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通过实际锻炼,可以加深道德认识,锻炼道德意志,形成道德行为习惯,使优良的思想品德日益巩固起来。故答案选A。
7.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D
【解析】道德行为是道德形成的最终环节,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它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故答案选D。
7.小明将香蕉皮随意扔在教学楼的走廊上,张老师路过时顺手捡起并丢进垃圾捅,小明满脸羞愧。张老师的行为体现的职业道德是( )。
A.廉洁奉公
B.为人师表
C.爱岗敬业
D.热爱学生
【答案】B
【解析】为人师表要求老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职务之便谋取私利。题干中,张老师以身立教,体现了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规范。故答案选B。
8.教师甲是某中学的现任老师,因故意犯罪而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相关规定,其教师资格( )。
A.暂时撤销,刑满释放后可恢复
B.暂时撤销,刑满释放后能否恢复看刑期表现
C.自动丧失,不能再获取
D.可以保留,但不能进入公立学校任教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法律法规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章第十四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故答案选C。
9.学生明明知道某种做法是错误的或违法的,却仍然忍不住这么做的主要原因是( )。
A.道德认识错误
B.性格缺陷
C.意志过于薄弱
D.不良习惯
【答案】C
【解析】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它常常表现为用正确动机战胜错误动机、用理智战胜欲望、用果断战胜犹豫、用坚持战胜动摇,排除来自主客观的各种干扰和障碍,按照既定的目标把品德行为坚持到底。故本题选C。
10.给同学们口头说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同学们刚开始记住了,没过一会就忘记了,这说明同学们对手机号码的记忆属于( )。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程序记忆
【答案】B
【解析】短时记忆也称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指的是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大约在20秒左右,最多不超过1分钟的记忆。例如,打电话时,查到电话号码,立即就能根据记忆去拨号,但打完电话后,就不记得号码了;边听课边记笔记,这些都属于短时记忆。题干的表述是短时记忆,故本题选B。